刘宏建:让网络成为“好帮手”
2013-05-24 08:25:59 点击:

  “网络管理重在群众参与,让网民由“网络猜政”变为“网络参政”、“网络见证”,将网络民意引导转化为积极干预社会现实、促进社会进步...

  “网络管理重在群众参与,让网民由“网络猜政”变为“网络参政”、“网络见证”,将网络民意引导转化为积极干预社会现实、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”

  近年来,四川南充市委高度重视网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,积极主动激发网络正能量。越来越多的干部从不了解网络、抵触网络向主动学习、积极运用转变,使网络日渐成为汇集民意的“舆论场”、维护民生的“好帮手”。

  “网上听民声,网下解民忧”。从个人而言,上网察民情,是我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所做的第一件事情。一次,我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中,浏览到有群众反映,南充市顺庆区辉景乡马鞍山村野鸭滩河上有一座老旧的石头桥,进入汛期桥面常被洪水淹没。我即责成有关部门及当地政府创造条件改善现状,并将辖区内类似情况组织一次普查,纳入交通为民办实事予以解决。不久后,一座人车分离式水泥公路新大桥建成投入使用,解了百姓之忧。

  对于群众的网上来信,我要求做到及时办理。

  四川省阆中市洪山镇居民宋涛,在山西打工时患有严重的尿毒症,母亲为他捐肾,支付手术及治疗费用使得家徒四壁,还欠下10多万外债。为了省钱买药,母子二人在家一天的生活费还不到10元。2012年8月,宋涛通过网络留言寻求帮助。我得知后,协调民政部门和地方政府结对帮扶,为他申请了大病救助,并将母子二人纳入了低保范围。

  这些年来,我们通过“书记信箱”收到群众来信3万余件次,办结率达到100%。我曾经一天内批示了40余件网上群众来信,其中大多数是反映水、电、路、灯、排污等问题。这些事情看似不起眼,但件件关乎民情,关乎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。

  2007年8月,我到南充工作不久,一个小区上百户居民集访。一了解情况才知道,事起于该小区居民长期使用“跳闸电”。我们以此为突破口,广泛网络问计,深入调查研究,3年时间解决了30万人水电气欠容欠压问题。

  之后,我们依托网络渠道,着眼群众所急、所怨、所盼,有效解决了城市较为严重的内涝、房屋权属登记、部分房产商违规收取城市配套费、闲置土地清理处置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,化解政府性历史债务近百亿元,被征地农民、环卫工、机关聘用人员等群体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,排除了社会不和谐因素。

  我在工作中体会到,网络管理宜疏不宜堵,加强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应对,有效引导群众意愿,切实理顺社会情绪,才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,促进和谐稳定。

  为进一步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,我们出台系列文件,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体系和职能,市9县(市、区)的政府和市级70多个部门,开通网站和官方微博,与公众互动交流,收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。针对城市建设群众关注度高、参与积极性强的特点,我们依托门户网站和新闻媒体,向社会公布城建重点项目,同时发放调查表,公开征集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1.5万多条,很多意见进入了最后的决策。

  网络管理重在公众参与,我们力求做到让网民由“网络猜政”变为“网络参政”、“网络见证”,将网络民意引导转化为积极干预社会现实、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,并以此密切党群、干群关系。

  (本报记者 刘裕国整理)

  读者反馈

  @杨再昌:希望领导干部“真”上网。与网友互动交流要“真”心,为网民办实事办好事要“真”情,向网民传递政策和信息要“真”实,解决网民反映的民生、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“真”抓,吸纳网民好的建议和意见要“真”用。

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被“低估”的新媒体
下一篇:互联网新职业的喜与忧